虽不想与众不同 但我们却“生而不凡”丨关注细胞治疗罕见病研究进展 深圳市宝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深圳市宝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多种免疫细胞和干细胞研究、治疗及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生物公司,汇集国内外多方的顶尖科研力量,公司自2005年开始专注于免疫细胞及干细胞技术的研发,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坚持不懈地进行技术攻关、近年在免疫细胞培养技术理论以及实操上获得多项技术突破,产品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免疫细胞临床治疗领域积极拓展,力求使这一高新科技生物工程技术能够更为广泛服务于社会大众,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提高生命质量。

虽不想与众不同 但我们却“生而不凡”丨关注细胞治疗罕见病研究进展

来源:宝迪生物


提到罕见病,你可能会想到霍金,可能还会想到英国的西蒙大叔,还有阿培...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的疾病。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罕见病种类约7000多种,受影响人数超过约3亿。罕见病的治疗技术远落后于常见疾病,仅5%的患者有药可医,但这其中,大部分费用极其高昂,多数患者难以承受。中国出生缺陷率大约是5.6%,国内的罕见病人大约1560万,占人口数量的1%,罕见病的发病率,远比我们印象中的发病率高。

 

罕见病的确诊非常困难,平均一个罕见病人确诊,大约需要5年时间,这还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情况,我国罕见病人的确诊时间,估计还会更长。而且因市场需求少,药物研发周期和成本较高等因素,真正治疗罕见病的药品长期以来研究进展缓慢。

-4.png

一盒30片装达拉匹林的价格超过了2万美元。该药是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发的

一种已有62年历史的老药,主要针对弓形虫感染的患者, 以及艾滋病人、

癌症病人等免疫系统受损的群体,也可以用于用于疟疾得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干细胞技术有望改变罕见病无药可医的窘境



I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

这是一种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如果把神经纤维比作一根电线,那么髓鞘就是电线皮,神经轴索就是里面的铜线,多发性硬化累及的部分就是包在电线外起绝缘作用的电线皮,一旦电线皮发生了损坏,那么整个电路的工作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以年轻人居多,属于罕见病范畴,被医学界称为“死不了的癌症”,已成为除外力创伤外我国第二大青年致残原因。

 

2018年3月21日——一项3期临床试验显示,血液干细胞移植(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s)可显著改善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RRMS)患者的残疾。

-5.png

有110位接受标准疗法后复发的患者参与了此项研究,半数患者被随机分配继续进行标准治疗,另一半患者接受干细胞治疗。医生们将这次移植手术称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HSCT)。这是一种重建患者免疫系统的强化疗法,将在患者身上收集到的血液干细胞通过化疗除去干细胞中的所有免疫细胞后,回输到患者体内以重建其免疫系统。



移植一年后,接受移植的患者的平均(扩展残疾状态评分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得分显著改善。三年后,移植组中94%的患者表现出残疾发展的改善,就安全性而言,接受移植的患者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副作用,目前此项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受试患者将被随访五年。

 

II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EB)

这是一种种先天遗传病,大概200万人里才会有一个人出现这种变异。患病后只能减少活动,尽量穿宽松衣服,用绷带、手套等保护脆弱易暴露部位,每天要清理伤口防感染,服用大量止痛药……即便如此,患者的皮肤还是会反复破溃,好不容易愈合,往往会留下瘢痕,导致手脚变形、手指并合、关节痉挛。而由于皮肤长期处在慢性炎症状态,他们还容易得上皮肤癌。

-6.png

患有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新生儿


患者基因中一个叫LAMB3基因参与编码层黏连蛋白-332(laminin-332),这种蛋白在表皮与真皮之间形成一层“细胞外间质”,把表皮牢牢地“粘”在真皮之上,功能类似于“胶水”。若LAMB3基因出了问题,这种蛋白就失去了作用,失去了“胶水”的表皮无法黏附在真皮上,也无法保护娇嫩的真皮。



一篇题为拯救7岁“蝴蝶男孩”的报道,为此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7.png


参与治疗的医生在实验室里培养生长出新的皮肤——特征是干细胞经过基因改造(将正常的LAMB3基因转进去),然后把这些转基因皮肤细胞在体外培养成一块块“皮肤拼布”,再贴回去。经过5周,所有的“人皮拼图”终于各归其位,覆盖了男孩80%的皮肤。治疗后没有出现排异反应,免疫系统接受了新皮肤。



-9.png

-8.png


图c,男孩的转基因皮肤。图d,取活检的伤口正常愈合,没有像过去那样起一个大水疱。

图e,即使揪起皮肤也不再担心弄伤男孩。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III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


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神经元病(MND),“渐冻人症”是这一疾病疾病的俗称,因患者大脑、脑干和脊髓中运动神经细胞受到侵袭,从而导致从大脑到脊髓的退化。



患者的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最终导至瘫痪,身体如同渐渐冻住一样。渐冻症罹病初期,可能手无法握筷,或走路会无缘无故跌倒;有的由声音沙哑开始,无任何明显症状。不过由于感觉神经并未受到侵犯,因此这种病并不影响患者的智力、记忆及感觉。如人们熟知的一代理论物理学大师、科学巨匠霍金就是位“渐冻人”。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麦克罗斯基(Leo McCluskey)博士曾在《科学美国》(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发表言论:“渐冻症主要以两种不同的方式致命,其一是影响主宰呼吸的肌肉。所以普遍的死亡方式是呼吸衰竭。另一种方式是吞咽的肌肉失能,这会会导致脱水和营养不良。如果没有这两种症状,病者可能可以很活很久”。


-10.png

2014年由美国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前棒球选手发起的ALS冰桶挑战(IceBucket Challenge)风靡全球,各界大佬纷纷湿身挑战,随即,渐冻症这种病越来越多的被人所了解。

从目前来看,除了服用利鲁唑片、安坦或妙钠,用以减轻或改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肌肉痉挛,肌张力增高,患者还必须使用呼吸支持装置进行同气支持,或者通过气管切开术使用塑料呼吸管帮助呼吸。除此之外该病目前尚无治愈的有效方法,但是近几年来相关的干细胞临床研究为渐冻症患者带来了希望。


-11.png


2016年,美国西达-赛奈医疗中心再生医学研究人员获得FDA的批准,可允许开展测试一种基因联合干细胞疗法的安全性的临床试验,有18位渐冻症患者将接受这种新的试验性药物治疗。研究人员将基因修饰干细胞注射至控制人体一侧运动功能的脊髓节段中,根据对患者进行一年的随访并测量每条腿的力量,查看这种疗法能否改善获得治疗的那条腿的情况。但这项研究只是一个小规模安全性试验,目的是确保细胞腿部功能产生任何负面影响,如果确定是安全的,将计划未来进行更大规模的试验。

 

早些年,在我国也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湖北省中山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7月-2011年3月收治的渐冻症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2l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32~68岁,病程6-43个月。所有患者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移植细胞治疗1次(共1×108个MSC),移植方式采用鞘内注射联合静脉滴注治疗。治疗后1个月,部分患者肌萎缩、肌力、语言功能、吞咽功能、呼吸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改善。


-12.png

治疗前及治疗后I周、1个月、3个月的ALSFRS评分及APPEL评分变化。


研究结果提示,患者治疗前神经损伤程度越重,改善程度越差。由此可推论神经系统尚存的未完全坏死的运动神经元可能是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好转的基础,在早期进行细胞治疗效果较好。干细胞移植后一定程度上可延缓病情发展,但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观察;细胞治疗次数、每次细胞移植数量、治疗的时间间隔、最佳给药途径等均需深入研究。



罕见病治疗领域亟需攻坚 利好政策频推进


今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5部门联合发布文件,确认发布了国家版罕见病名录,该名录共计121种。而此次的国家版名录的发布,给孤儿药的研发指明了方向,也给罕见病患者家庭及罕见病与孤儿药行业带来新的希望。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将目光聚焦在如何运用干细胞及基因治疗技术针对罕见病临床治疗的研究当中去,通过以上研究均揭示了以干细胞为核心的再生医学研究,在这一领域极具潜力。



与此同时,CFDA于2017年颁布了《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为我国干细胞治疗产品的上市审批指明了方向,这也意味着我国干细胞治疗的监管政策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相信未来可以将诸多“不可能” 变为“可能”。“返老还童”不再是梦,像渐冻症ALS等罕见疾病也将被攻克。

 

参考资料:

[1]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s Improve RRMS Patients’ Disability, Phase 3 Trial Shows

[2] 'Butterfly' boy, seven, who lost 80% of his skin and should have DIED is saved by scientists who created a pioneering new skin for               him.

[3] Regeneration of the entire human epidermis using transgenic stem cells.

[4] Can Stem Cell Therapies Help ALS Patients?

[5] Safety and Efficacy Analysis on the Treatment of 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 with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二维码.jpg